二甲双胍(又称胍胍),作为广为人知的降糖药物,近年来因其在抗衰老领域的潜力而备受关注。然而,近期一项研究揭示了二甲双胍对不同年龄段的生命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它可能在年轻生命体中发挥抗衰作用,而在老年生命体中则可能缩短寿命。
二甲双胍因其在降低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缓解肌肉萎缩、逆转表观年龄和防止皮肤老化等方面的潜力而受到追捧。但同时,高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肾衰竭或乳酸酸中毒等问题,长期服用还可能加剧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最近,复旦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二甲双胍对线虫(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双相效应。研究显示,在幼年线虫(生命周期的5.56%)中,二甲双胍发挥了明显的抗衰效果,延长了平均寿命11.1%;而在成年晚期线虫(生命周期的44.44%)中,二甲双胍却缩短了平均寿命22%。

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幼年线虫中上调了与健康和长寿相关的生物途径,而在老年线虫中则增强了与老化加剧相关的途径。关键基因nhr-57和C46G7.1被发现与二甲双胍的双相效应密切相关。敲除这两个基因后,无论是幼年还是老年线虫的寿命均显著缩短,且健康指标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敲除nhr-57或C46G7.1基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二甲双胍对老年线虫的负面影响。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二甲双胍对不同年龄阶段生命体的寿命具有年龄依赖性的双相效应,为二甲双胍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机制见解。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加注重二甲双胍的剂量控制和个人差异,以确保其在抗衰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对二甲双胍双相效应的理解不断深入,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找到克服其潜在副作用的方法,使其真正成为抗衰老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